牛敬良
“王法官辛苦了,要不是您跑现场、做调解,我这钱怕是拿不到手了。啥也不说了,就是感谢……”
8月4日上午,在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刚刚拿到工程款的施工队负责人老郭向承办法官王佳慧当面致谢。这份由衷的感激,源于一起工程款纠纷的顺利化解。
难题:质量争议成讨薪“拦路虎”
时间回到一年前。
为改善交通状况,伊通县景台镇房身村决定修建一条混凝土公路,并委托吉林家园建筑公司(以下简称家园公司)负责建设。家园公司随后将工程分包给6个施工队,老郭正是其中一支施工队的负责人。合同约定,工程竣工后支付工程款。
一个月后,工程如期完工。然而,当老郭等施工队负责人要求家园公司结算时,对方却以公路质量不达标为由拒绝支付。
在多次协商均无果后,今年7月,老郭等6位施工队负责人将家园公司诉至伊通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家园公司按约支付拖欠的工程款。
法庭上,双方当事人一照面便剑拔弩张。
“活儿干完了,凭啥不给我们钱?合同写得清清楚楚!”
“不是不给你们钱,是因为公路质量不达标!”
“凭什么说我们修的路不达标?有证据吗?”
“你们说达标就达标啊?你们有质量合格鉴定报告吗?谁知道路基有没有偷工减料……”
“路都修好了,难道还要挖开证明质量是否达标啊?”
“反正没有鉴定报告,我们没办法给你们工钱。如果路以后出问题,村里找我们怎么办?”
第一次开庭,老郭等人与家园公司负责人张某、助理宋某争论不休。老郭虽然提供了施工照片和部分工人的证言,但因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质量鉴定材料,家园公司坚持“无报告不支付”,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当初签合同哪懂这些?我们上哪儿去弄鉴定报告啊?难道没有报告,我们的活儿就白干了?法官,您可得帮帮我们!”老郭焦急地向王佳慧求助。
破题:汗水浇筑57枚信任印记
王佳慧意识到,仅凭施工合同进行简单判决,老郭等人很可能因举证不足而败诉。然而,工程质量争议是核心焦点,施工队的单方面陈述确实难以认定质量合格。那么如何检验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呢?面对眼前的施工图纸,王佳慧陷入了沉思。
“一份双方认可的权威鉴定报告是打破僵局、弥合‘信任鸿沟’的关键。是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进行现场勘验,形成鉴定结论。”深思熟虑后,王佳慧下定决心。
为破解“无鉴定难裁判”的难题,伊通法院迅速启动“审判法官﹢专业机构”协作机制,委托省内专业工程鉴定机构进行现场勘验。
为确保勘验科学公正并最大限度减少对道路的破坏,王佳慧与鉴定人员反复沟通,制定了详尽的勘验方案,选取19处关键点位进行路基深度、路面宽度及垫层厚度等核心指标的测量。
7月30日上午9时,在耀眼的阳光下,王佳慧和法官助理赵缘傧与鉴定人员抵达现场,拉起了警戒线。闻讯赶来的施工方人员和村民围拢在新修的公路旁。
“我们是来勘验公路质量的,大家有什么疑问尽管提。”王佳慧向群众说明来意。
勘验随即展开,挖掘机按照方案打桩取样,还原施工过程。
然而,勘验过程并不顺利。现场超过30℃的高温让这场勘验成了“烤”验。
“天气越热越要仔细,路面以下的施工情况可能就差这几毫米。有困难咱们一起克服一下吧。”王佳慧说完,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毫不犹豫地跳进一处半人深的排水渠,继续进行勘验。
“以前觉得法官就是坐堂审案,没想到会为咱的事儿遭这罪,这大热天儿的……”老郭在现场感慨地说。
另一边,赵缘傧举着执法记录仪全程跟拍,每测一处便高声报数:“2号点位,基础垫层51厘米!”
“这数据准吗?”家园公司助理宋某探头询问。
“请看游标卡尺,确实是51厘米。”鉴定员将仪器展示给宋某。
高温炙烤下,勘验持续了将近9个小时。尽管汗水浸透衣衫,盐渍斑驳,但勘验流程高效有序:实时打印测量数据、播放执法记录视频、双方当事人确认、确认无误后签字按印……
当夕阳将人影拉长时,一份记录翔实的14页勘验笔录终于完成,上面按满了57枚鲜红的手印。
解题:一份报告换来案结事了
基于这份详尽的勘验笔录,专业工程鉴定机构很快出具了工程质量鉴定报告。报告显示,公路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
8月1日,王佳慧将报告分别送达施工队负责人和家园公司,并征求双方对调解的意见。
“之前总担心公路质量不过关。前天亲眼见证了勘验过程和仪器测量的数据,心里踏实了。我们同意调解。”家园公司负责人张某表示。
“我们也同意调解。法院调查流程正规,工作做得这么细,我们都服气,对鉴定报告也认可。”老郭说道。
很快,在王佳慧主持下,老郭等6位施工队负责人与家园公司达成调解协议。8月4日,家园公司履行了调解协议,还主动承担了鉴定费,老郭等人也陆续收到了工程款。
“以后再有工程,作为施工队,要全程留存工程质量鉴定报告所需的技术资料;作为建筑企业,要对分包合同尤其是质量条款进行补充完善……”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纠纷,当日,王佳慧分别向老郭和张某释法析理。
纠纷圆满化解,王佳慧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民生案件无小事。”王佳慧说,“只要能把矛盾真正化解,付出再多辛苦也值得。”该案也为解决同类纠纷提供了“现场勘验﹢鉴定报告”的有益借鉴。
酷暑难耐,可老郭的心情却格外舒畅。走出法院时,他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编:马昌、薄晨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