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8-26 17:2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想起一首老歌
六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公社的日子万年春》,是赞颂农民王国藩(1919-2005,河北遵化人,全国首届劳动模范,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向土地要粮食的事迹及他们铸就的“穷棒子精神”。
王国藩早年在家乡务农。一九四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他响应上级号召,带头办起“穷棒子社”,成为全国农业合作化的先进典型。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公社好比不老松,一年四季绿葱葱,人人都把集体爱,树大叶茂不怕风啊,不怕风啊,树大叶茂,不怕风。
公社好比聚宝盆,五月兴旺粮满囤,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幸福的日子万年春啊,万年春啊,幸福的日子万年春。
三面红旗放光芒,穷棒子精神要发扬,忆苦思甜不忘本,永远跟着共产党啊!共产党啊!啊,永远跟着共产党啊!啊!
这首歌的曲还于六十年代被改编成二胡独奏曲(我记得中间还有个变调,前1=后5)。
所谓“穷棒子社”即由二十三户贫农组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因初期仅有二三O亩薄田和四分之三头驴(俗称"三条驴腿")而得名。他们通过开垦山地、砍柴换农具等方式摆脱了生产资料匮乏的困境。到一九五五年,合作社的牲畜增至五十二头,集体资产超十万元,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粮食产量超过当地富裕中农水平。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为其撰写按语,将其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他们的相关事迹还被编入多种文艺作品并建成了他们的村史馆。
在建社之初,许多人讥笑这个社是“穷棒子社”,断言“一帮吃救济粮,领救济寒衣的‘穷棒子’凑到一块儿了,早晚得穷散了。”但是他们人穷有志气。数九寒冬,王国藩领着大伙儿进入几十里外的深山,吃稀粥,住草棚,打来柴火卖钱,硬是赤手空拳为集体买回一头驴、一头牛、十几只羊、一辆破旧的大车以及种子和口粮等,巩固了合作社的经济基础。经过一年苦战,获得粮食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五公斤的好收成,比单干户增产三倍。这种穷则思变的观念及举动使“王国藩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的“穷棒子精神”也就在这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铸就了。
这种面对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不退缩,一心要做拓荒人的精神就是王国藩他们铸就的“穷棒子精神”,后来成为所有人效仿的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