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19 16:3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马尔萨斯人口论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一1834,英国教士、人口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的《人口论》是资产阶级人口理论的代表作,其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二战以后,以现代马尔萨斯主义的形式盛行,其在西方人口理论界地位显著。他的《人口论》产生于西欧社会经济政治发生重大变革时期。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他从这两个前提出发,得出两个级数的命题:即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又称等比级数,指一个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增加,而生活资料则以算术级数率(一列数,从第一项开始,以后每一项都是它的前一项加上一个固定的数,则对这样的一列数,被称之为等差数列,即公差)增加。
1789年,《人口论》匿名出版,引发轰动。由于当时生产力欠发达,绝大多数国家人口都有超过生活资料供应的趋势。《人口论》之后, 马为他的学说在世界多地收集证据,《人口论》也多次再版。后来,由于谷物法的争论,马尔萨斯从人口问题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
他的人口理论传入中国后也曾遭到抵制。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等都持反对意见。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严复、廖仲恺、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等都对这人口论进行过批判。但最早予以批判的李大钊并没有对这理论全盘否定。
1920 年 3 月,《新青年》杂志出版了《人口论》专号。李大钊指出:马尔萨斯主义是错误的。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而不应归之于人口太多。孙中山也在 1924 年初,发表了题为《民族主义》的演讲。痛斥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一种亡国灭种学说。
建国后,对马尔萨斯理论的“全盘肯定”受到严肃批评。并纠正了把人口多说成是中国贫穷根源这一错误提法。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到了1998 年,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发表 200 周年。学界认为应还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本来面目,即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否定了人口规律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忽视了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解决人口问题的作用。同时肯定了其思想在人口学史上的地位,认为他的研究方法基本正确。他提出的两个级数、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也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力且显著的抑制所阻止;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均衡)和两个抑制(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具有合理成分,对合理部分应予肯定。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在批判基础上予以吸收的处置方式表明,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分析处理事物的方式即扬弃的方法的具体运用,因而被有选择地得以继承。
总之,我们应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人口的多少与贫富无因果关系。后者是由社会制度所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