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6|回复: 0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续二)

[复制链接]

2474

主题

280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024
发表于 2020-12-10 12:0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续二)

        1973年寒假结束开学后,学校送我去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进修。
         在气候干燥、灰沙漫飞的淮滨待长了,初次来到山青水秀的皖南,颇觉诸事新鲜、神清气爽。
         安徽劳动大学位于宣城东郊18公里处的叶家湾。
         该校创建于1965年1月1日。当时的中共安徽省委根据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指导思想,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原属高等师范院校性质。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从凤阳农业专科学校、芜湖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公社干部学校抽调领导干部组成劳大领导班子(我们去时明克诚任校党委书记)从安徽农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教育学院等高等学校抽调教师,从省内各高校筹集仪器设备支援劳大,并拨给经费予以支持。
         我参与的进修班名为安徽省中学政治课教师训练班(简称师训班)。时任政治系党总支书记的王昭干在开班典礼上介绍说,劳大位于麻姑山下,风景秀丽、安闲聒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唯一不足的是交通不便,消息较闭塞,报纸新闻要过三四天后(尤其是冬雪夏雨之际)才能看到。不过没关系,大家在上课之余可到东边不远的洪林“市”或西边30多里外的宣城县城关镇一游。
         他还说,别看校名不怎么样,不知道的以为是半工(或农)半读学校。实际上我们是4年制全日制大学。全校设有政治、数理、中文、农学、农机、茶叶等系科。其师资力量雄厚,仅政治系最盛时就有教职工80多人,在全省高校(那时全省高校至多在10所左右)中名列前茅。希望大家在这里安心学习,如烂漫的山花般愈开愈艳!
         学校为我们开设马列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及多门原著课。其中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商品与货币章节、《雇佣劳动与资本》、《工资、价格和利润》,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及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鲁迅著作讲座等。
         那时政治系正好承担了编写全省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高中)的任务。于是系里让全班人参与讨论并分别撰写部分章节,然后由系里定稿、出版。
         劳大还有茶场和茶厂。我们在那第一次学采茶,然后茶厂给我们每人一斤茶叶作为报酬。
         那时,我们一伙人曾利用星期日先后步行到十字铺、毕桥、水东、港口等地买竹器或找人打篮球;步行到宣城城关在原烈士纪念碑留影,还在位于老十字街的人民食堂吃了午饭……
         我们蚌埠去的几个人因嫌政治系食堂伙食不好,就想着自己做饭吃。我们到洪林桥买铁锅等炊具。可那时国家钢铁紧张,买铁锅需旧的碎锅铁调换。我们说是外地来的,哪有碎锅铁?说了许多好话,店主终于卖给了我们小铁锅及锅铲等。
         此后,我们用搪瓷脸盆作铁锅锅盖,再用两个搪瓷脸盆分别作锅和盖,在住有6个人的宿舍里烧起饭来。
         每天早上在叶家湾菜市上买来菜蔬,中午或下午下课后,到房后麻姑山上捡来树枝,然后七手八脚煮饭、炒菜。此后把个小小的宿舍弄得乌烟瘴气,我们却乐此不疲,毕竟自己做的饭菜比食堂的既好吃又便宜。
         劳大原先饮用水不好,后来在后面山坡下建了水库。每天早晨,我们轮流用水桶从水房抬回冷水(开水由食堂代烧)供全班50多人使用。
         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日子,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人排文艺节目庆祝。
         夏日里,这里的蚊虫又大又多。晚上上自习时,须穿长袖衣裤,有的还穿上胶靴,有的则将脚放在水盆里,以抵御蚊虫的叮咬;那时宣城东往上海、西去芜湖路过叶家湾的班车极少,教职工出差或探亲、学生回家等极不方便。鉴于此,在学生中流传着“一年洋、二年土,三年爹娘不认识我”调侃之说;有一位当时行政15级的政治经济学老师讲课特快,我们说你讲慢一点,不然我们记不下来。他说:你们能记多少是多少,我本来就不想在这干。
         学校北侧后面山坡上有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山塘,夏日里男生们就在里面游泳带洗澡。
         有一次我与一同伴正在塘边游泳。忽听对岸几个同学大喊:有人掉下去看不见了!我与同伴即爬上岸沿塘埂飞跑到对岸,顺着他们几个人手指的方向潜水探摸。可是摸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水面也不见水泡上来。
         原先他们几个人中间那位曾夸口对他们说你们几个人的安全我包了的老兄此时却只用手指着让我们两人下水探摸,自己却毫无作为。
         十几分钟过去,仍无结果,没办法,只好派人回去喊人,并带来了竹篙、扁担等。几十人又经过一番紧张的打捞,终于用竹篙在离原入水处二三十米处的塘的另一端触到了入水者。抬上来后几个人轮流将其面朝下扛在肩上飞跑回校抢救。可是由于溺水时间过长,校医回天乏力,终溺亡。该同学是青阳某中学教师,时年39岁,在全班年龄最长。据其游泳同伴们说,他不会游泳,每次快结束时,别人都已上岸,他总要一个人再练一会,谁知这会竟突遇不测离去。后来人们分析,可能突然呛水后难以呼吸,慌乱中挣扎到了二三十米外,以致他人难以寻找。
         在去劳大前,我原先在庐江盛桥魏岗的一位插友招干到白湖劳改农场后又调到了南湖劳教农场。一个星期天,我约了同寝室一个同伴准备翻越麻姑山去南湖农场。沿砍柴人踏出的小路上山,刚开始草木不深,后来越走树越密、草越深,更无路可寻。特别是一人高的草上沾满露水,衣服湿透,草里假如藏有什么野生动物也无法看见。而高耸的山顶仍遥遥在望,我们不敢再走,只好返回。十年后调来宣城,才知从叶家湾到南湖农场既可经新河桥,也可直接由小路经后来建的铜钼矿即可……
         当时听当地人说山里有南京军区某部建的防空洞。一个星期天,我们打着电筒进内参观。只见洞内修建规范、纵横交错的坑道曲曲弯弯迤逦前行。其地面、墙壁、顶部,水泥抹得光滑平整,比蚌埠我们学校那个坑坑洼洼的防空洞不知要好多少倍。
         沿坑道一路前行,只见指挥部、作战室、食堂、医务室、仓库、弹药库、宿舍、休息室、卫生间、浴室等一应俱全,简直就是个小型地下长城。
         师训班快结业时,校党委书记明克诚到我们班询问是否有人愿意留下来。但鉴于当时劳大的状况,没人愿意。
         十年后的1983年,我正式来到宣城。九十年代后,每当出差或回老家探亲,汽车路过叶家湾时,我总要盯着大门已挂上茶茧场牌子的原劳大旧址,直到看不见,特别是顶东头围墙内政治系那几排曾作为我们教室、宿舍、食堂的日渐老去的平房,兀立在落寞、孤寂中,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1982年劳大改为皖南农学院,1989年后,迁往合肥,并入安徽经济技术学院,宣城竟然留不住这样一所正规大学,至今引为憾事。
         又过了十年,经济技术学院并入中科大,设为经济技术学院。自此,安徽劳动大学几经变迁、多起多落,终于走完了其20多年的坎坷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