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书信,早期,在南门邮局门口有几位先生,摆着条桌,上面竖着个“代写书信”的硬紙壳牌牌,帮助那些不识字的人们,书写家书。现在,这个职业在街上基本上没看到过了。
“远隔千里的儿女生活、工作顺不顺”,“身在故乡的双亲身体好不好”,“同学、战友、朋友们分别后情况如何如何”等等,许多的思念和牵挂,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用信笺来传递的。
上三年级的时候,自己也能够写信了,为了给父亲把信写得更好些,一次,还专门跑到邮局门口,看那老先生如何帮人家写信,
正好那次有个老年妇女,在向老先生讲她需要写信的情况,我便站在旁边,认真地听他们对叙,老先生听后,又跟这位妇女交流沟通了一会信的主要内容,妇女点头称是,老先生根据交流的最后结果,把信写好,又读了一遍给她听,并问道,有没有还要说的了,直到那位妇女说,行了,就这样,老先生又按照那位妇女带来的信封上的地址,将邮寄的信封写好,将刚写好的信装进了信封,递交给了那位妇女,并嘱咐她进邮局用浆糊将信封口封好,用八分钱买张邮票,贴在信封上后,将信送到门口的邮筒里就行了,
对一些不识字的人来说,只能请人代笔书写了,所以,像我们的父母都不识字,动不了笔杆子,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要与江北老家兄弟姊妹们,问寒问暖的书信,都是请代书人代笔来完成的。以后,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像报听写一样,让我学着写信了。有关父亲让我学写信的一些趣闻,我在今年5月发的《父亲真的不攘筋》一贴中有表述,希望您也喜欢。
现在,随着电话、网络时代的进步发展普及,人们基本上不再使用书信这一工具来进行往来交流沟通,使用电话、网络来直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问候,代写书信这种职业也随之基本消失。
代书人曾经让亲情更亲,让友情更浓,这个代写书信的职业虽已基本消失,但是,代写书信的那些工作者们,是那个代写书信时代的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