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时候,提出了“春节不放假”,各地的公社,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创各种学习班,过“革命化的春节”。《人民日报》发表了 “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开展群众性夺权斗争”的倡议书,呼吁广大群众。春节这个中国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就此消失了。
、
1969年又提出要求,下乡插队知青春节不回城,要在农村过革命化的春节,并要扎根农村干革命。
这年的大年三十,村子里没有鞭炮声,没有欢快的节日气氛,我们三个知青小伙伴,没有回城,就窝在离村子还有一站路程的牛棚里,过着那“革命化的春节”,点着小煤油灯,一边听着牛在隔壁牛栏里,用头角梡着杉栏,给我们敲打着“牛栏琴”,嗷嗷地“唱”着那不知名的“牛曲”,陪着我们过着这“革命化的春节”大年,一边吃着贫下中农捐赠的一些干笋子、干豆角、干腌菜、干萝卜片、干……放在一起的一锅熟的佳肴——年夜饭菜。
吃过年饭,外面一团漆黑,冷北风呼呼地向牛棚袭来,还夹着朦朦细雨和飘舞的雪花,望着外面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无处可去,我们只好退回牛棚,躺靠在两条板凳架起的“床上”,卷缩在各人的被窝里,望着用手能够得着的屋顶,淌着眼泪,想着爹娘兄弟姊妹……那情景,只有感到悲切、伤感……,就是没感觉到这“革命化的春节”的革命意义何在?! 整整13年,直到1979年,又是《人民日报》,发表了《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这才把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又捞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