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是文房四宝之一。
宣笔在我乡的生产有段历史了,起源于村办,宣城的一代制笔大师为我乡村办宣笔厂的发展功不可没,当时大师夫妻俩准备去别处另谋发展,为不使人才流失,进一步发展我乡宣笔生产,我们找到大师,交流沟通了想法:为了宣城的文房四宝之一——宣笔,在我乡的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愿给大师继续留在我乡发展及其一家四口提供一切工作、生活上的方便,包括住房、厂房、开办资金。大师夫妇二人在我们的感召下,同意留下,继续为宣笔在我乡的发展做出奉献。
这样,由大师与其妻及其妻弟,在我乡又办起了乡办宣笔厂。办厂初期存在一些困难,原料采购、生产人员不足、产品销售等都困扰着大师,通过我们给予帮助,大师夫妇又去南京书画院找到陈大羽等几位知名书画大师,送去他们新近制做的N种笔样,让书画大师们书写绘画试用,并请大师们对试用过程中的感观,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书画大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再重新整改,不断改进,直至书画大师们对试用笔样赞不绝口满意为止,然后,请书画大师们再给新产品题字书写产品优、特点,拍成卡片,以作为产品销售宣传之用,在书画大师们的帮助支持下,使乡办宣笔厂的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往河南、北京、南京、合肥、马鞍山等地,并在相关宾馆、院校门店设置了专柜展销。
记得在为宣笔厂开发新产品时,在马鞍山太白楼园区管委会主任的办公室里,主任将一式样很特别的,当时称为“太白毛笔”的笔样拿出给我看,问道:能不能在你们宣笔厂按照样品,先前“照葫芦画瓢”制作10支,如能试制成功,价格好说,见此情况,心里没底,不敢随意接受,更舍不得放弃这一好机遇,便对主任说道,主任让我将这笔样带回去,给我笔厂的师傅看看后再答复。
回来后,大师及时按照笔样寻找制作材料,两个星期后大师将原来的笔样和他试制的“太白毛笔”送到我办公室里,我当时“傻”咯,竟分不出哪只是我带回的原笔样了,从外观上看,太像了,但我还是对大师说,我是外行,需要送马鞍山太白楼去检验。之后,通过检验合格,批量生产,这样,不仅给宣笔厂带来了一笔新的业务源,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师这次的努力,名声又在一方扬起。直到目前,在宣城的几次土特名产展销活动会上我都看到了此笔的展销。
很快,乡办宣笔厂招收新学员、扩大厂房生产,得到了发展,大师夫妇俩在我乡留下发展安下心了,后又新购置了厂房、住房,扎下了根。
今年金秋,同事及好友邀请回乡聚会,专程前往宣笔厂看望大师亲手培育的宣笔厂,当看到大师的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时,深感慰藉。大师虽已离开了我们,但大师他那憨厚独特的笑容和他那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现在制笔大师的长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技能大师张文年继任厂长,最近,又应邀前往参加了河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博览会,举办了展示展演,让全国各地的人们更多地了解宣城文化、宣笔文化和和宣笔制作技艺,并邀约各地的领导、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们光临他们的展区交流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