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7 21:1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淮南
水乡小镇橹声柔(二)
自幼我就喜欢白天睡长板凳,到了这儿也不例外。一天午后,我照例在门前临河放上一条窄窄的长板凳,睡了上去。等醒来却不见了板凳前的鞋子,好生奇怪,疑是被路人拿走了。转而一想,若是别的物事被人拿走倒还好说,唯鞋子这等脚上用品一般不为他人看好,至少气味就让人不悦。后经女友帮助寻找,方在房后不远处发现被狗悄悄衔走的鞋子。还听女友说,见到的人都说你真“行”,睡一条板凳竟然掉不下来,我一笑置之。只不过自幼练就而已,极简单平常,会者不难,无足挂齿。
有一回从小镇回工作单位,在车站候车。猛然听见候车室厕所那边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仔细一听,原来是一上厕所的女乘客不愿交费,而收费者硬要她交,这本是收费者的职责,更是一件拿不上手的小事。可那两人,一个要收费,一个就不给,争吵声引来了许多人围观。最后,收费者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说是你上饭店吃饭是不是要先给钱(那时上饭店吃饭要先购票后吃饭)?直截了当的比喻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一军将得那女乘客无话可说,后来也不知是如何了结的。
小镇虽说是镇,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属农业人口,归属各生产队。按当地习惯,各家白天下田劳作前,都要煮上一大锅菜稀饭(当地称菜粥),然后趁工间休息时回家喝上一、两碗。一大锅稀饭一天吃上若干次,不让肚子空着,好做事。只是到晚上收工后才另加点别的什么。尤其在双抢时节,人们起五更、睡半夜是常事,在那粮食不很充足的年代,那样的一大锅菜稀饭既充饥又解渴。
那时的小镇上没什么好吃的,闲暇之余,就经常买流动小贩的(猪)肉汤圆吃。那是装在盛有肉汤的小木桶(外有保温材料)里的一个个比鸽子蛋稍大的肉圆,一角钱一个。经营者挑着一担小桶一路走一路叫卖。有吃者往往花三、四角钱买上几个解一下馋。有时晚上也能听见叫卖声。需要时只在楼上招呼一声,小担就来到楼下,买者用绳子将放有零钞和大搪瓷缸的小竹篮从二楼窗口吊至楼下,小贩则将相应的肉圆带汤装入,再吊上来,这时就能惬意地享受到一顿美味。
小镇上有一个电影院,但一般不在里面放电影,因为人多地方小,还不如放露天电影来得实在,只有雨雪天才不得已而为之。那时放电影都由流动放映队承担,只要晚上附近哪儿放电影,只要不是双抢时节为赶进度,生产队里也必然早点收工,让大家早点回家吃晚饭。除非是在本镇放,一般情况下都要走许多路去看。有一次晚上到离小镇5华里外的另一个村子去看电影。大家提前吃好晚饭,还扛了条长板凳前往。到那才看见,早已人山人海。有利的位置早被先到的人占据了,有的还爬到了树上或屋顶上,我们只能站在板凳上离着银幕远远的看。好在当时放的都是几部流行的故事片或样板戏之类的片子,情节大多了解,远一点关系不大。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看得浸浸有味。也有的时候不等电影放完,天上下起雨来。若是小雨,在放映机上方打把伞,观众尚能坚持,有时雨实在太大了,就赶紧往家跑。无奈路太远,等回到家,全身上下透湿。这还次要,遗憾的是电影没看成,往往弄得人一晚上乃至几晚上都睡不好觉。
由于地处水乡,夏天蚊蝇比较多。晚间别想在屋外乘个凉什么的,一般只能早早躲进帐子里,那时没有电扇,人们都摇个芭蕉扇。有时屋内太热,人们就将凉床放在河边,再挂上帐子睡觉,这样既防了蚊子又凉快。但若遇夜里突降大雨,人们都来不及地往家跑,帐子什么的任由它去。这样的场景,在夏天里往往要遇到多次。
下雨的日子,是人们最享受的时光。只要不是双抢,男人们尽可以打牌聊天孵茶馆,主妇们则尽可做平时没做完的家务。我这外来客就呆在楼上观赏小木窗外四角的景致。尤其到了晚间,木船、行人、橹声、灯影,如电影般流动的风景画引得人痴醉有加,此时若再喝上几盅丹阳封缸(黄酒),那感觉实在好极。
小镇上也有不和谐的地方。有时好端端的会从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接着很快会围上许多人,劝解的,看热闹的,半大小孩跟着起哄的什么都有。其主角往往是女性。她们吵起来气势特大,吵到兴头上,能把对方全家乃至祖宗八代都拎出来教训一番,不骂个昏天黑地、人仰马翻决不罢休,有时还鼻涕、眼泪齐来助阵,其状令人叹为观止。在一回有两人吵架,其中一家的主妇忘记了家中锅上还烧着菜,等闻到焦糊味时,屋内已飘出白烟。赶紧偃旗息鼓回家,一锅菜早化为了灰烬。气愤之余,将一锅糊菜一下泼到对方家门口,致使本已熄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还有的是听别人说,说是以往有的泼妇吵起架来,不光用嘴,还左手拿块砧板,上面放一小团猪肉,右手拿一把菜刀,边骂边剁,既节奏分明,又痛快淋漓,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令常人“佩服”之至。还有一种是不明着来,却在自家扎个小人,写上对方的名字,然后用钢针扎其身体各个部位,以泄心头之恨。此等人虽阴毒,但不为人齿。若被人知道了,反被人看不起。别人会说有本事明着来,这算什么东西?何况扎的针再多也损不着别人半根毫毛。故此等低劣做法很少为人所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