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大队小学教书时,一次从乡下回城,为学校购买体育器材,购置好后,已是中午,回校乘坐的汽车票时点,要到下午3点半,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车辆充裕,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那时候,全宣城就东门独一家车站,没有社会运输车辆,更嫑说有出租之类的车辆了,每天也只有上下午2趟班车,正好时间还早,想到回家看看父母兄弟,便调转头往家走。
当步行走到北门别士桥上面的老印刷厂处,远远就看到一位老人双手背后,手里拿着一扎钞票,很像父亲,就紧走了上去,一看果然是父亲,我就喊了他一声:伯伯,我们江北人喊父亲叫:伯伯,不叫“大大”,也不叫“爸”,我说道:“伯伯,你这是从哪里来,又是到哪里去啊,手里拿着这么多的钱,手还背在后面,这样走在大街上,有点危险哦,不能这样,要用个包装起来,拎着”。他说:“呵呵,没事的,大白天的,哪个有那么大的胆子”。我又问:“你怎么拿这么多的钱”。他回答说:“刚从单位给班组领回的工资,拿去发给他们”。我接着又说:“你这样子有多危险,这要是出了问题,钱丢了,我们一家子可就惨了,以后,千万可不能再这样子拿钱走路了”。父亲连连呵呵,说道:没事,没事的。唉、、、说了老半天,他还是那满不在乎的样子、、、、、、
你还真的嫑说,70 年代初那个时候,出门行路虽没现在这么方便,但社会上的秩序还是比较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