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遵循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从产品质量源头抓起,多措并举,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从严净化市场,积极服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产品质量优、生态环境美、品牌带动强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铺就底色。 在监管执法上加大力度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品种,去年以来,我市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大力推进小餐饮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按对主城区有“前厨后厅”等情形、经营场所环境“脏、乱、差”的小餐饮单位,实施“前厅后厨”改造工程,对全市生产环境差、设施设备不全的小作坊进行整治。加大餐饮油烟治理、燃煤锅炉改造、餐厨废弃物管理整治力度,大力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 利用省级民生工程项目,在我市5个集贸市场和5个乡镇食品监管所建立了食品快检室,定期开展食品风险监测。每年开展抽检食品抽检近500批,并加大处罚力度,2016年共计立案查处食品类违法案件38件,没收不合格食品29个类别,案值5.5万元。同时,通过开展“明厨亮灶”工程、推广食品安全责任险、实行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强化对企业的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从业者法律和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在综合整治上下足功夫 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公用事业类合同和旅游类合同规范整治、无证无照专项整治、“红盾护农”、农资市场检查、互联网金融专项督查、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混凝土行业整治等各类专项行动18项,有力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抓好教育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抓好诚信体系建设,出台食品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强化社会宣传,以实施食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为抓手,在全市设立114个食品科普宣传站,加大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加强绿色消费引导,推进“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低碳节约的社会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绿底蕴成色。 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多方发力 加大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2016年工业产品各级监督抽查206批次,涉及防水材料、铝合金型材、汽车零部件、耐磨球、电容器、水泵、电机、农药化肥、配装眼镜等产品,其中国抽合格率100%、省抽合格率99.8%、市级及本市定检合格率97.5%,高于全国监督抽查93.6%水平。共组织对两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组织了4家实验室参加全省实验室能力比对,对我市20家强制性3C认证产品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整体情况良好。 为保护当地生态品牌,我市开展了地标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共出动执法人员58人次,以“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生产集中地、销售集散地为重点整治地区,开展执法排查,引导注册商标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继续开展“双打“工作,全年查处假冒伪劣案件75件,其中商标侵权案件5件。 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互联网广告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广告45则,涉嫌违法广告12条。全年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件,其中重点查处了我市一家医疗机构发布的虚假医疗案件。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管理、监督和引导,抑制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各类虚假广告宣传,使之加强对绿色消费观念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