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突出“文化+”,以旅游为平台,以景区、景点和乡镇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弘扬,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演绎、实景体验、展览展出等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农民增收,游客与市民共享文化成果的共赢。2016年1—12月,旅游接待量突破726万人次、增长20%,综合收入35.16亿元、增长20%。 一是突出传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发展徽雕、徽菜、徽墨、徽剧等特色文化产业。在全市率先建立非遗四级保护名录,通过建立传习基地、博物馆长期展陈的方式,“活态”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文化的灵魂作用;广泛开展送戏进村、文化乐园巡演、书画笔会基层行等文化活动;把传承徽剧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头戏,通过选拔戏曲新苗、开办徽剧班,使古老徽剧焕发新活力,徽剧《百花赠剑》、《审乌盆》分获全省小梅花大赛金奖、银奖,复兴徽剧研习社跻身省级传习所序列,丰富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内涵。投入3000万元,按3A级标准完成中国徽墨文化园一期工程建设,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徽墨文化旅游产业园一期工程业已投入运营,同时打造徽菜文化园、徽文化产业园、新安健康产业园,有效提升了全县文化旅游品位。 二是突出体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建设“ 旅游+体育”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旅游品牌,徽杭古道入选国家《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举办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马自骑等体育赛事活动,通过组织、吸引运动休闲爱好者参与体验活动的方式,带动自助游、自驾游的快速发展,培育、壮大和优化了运动休闲业态,也有效推动了体育旅游资源在服务民生和拉动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突出休闲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突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不断强化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组织、政策、项目等支撑体系。推进以“森林游憩”、“体验采摘园”等为内容的观光林业、森林休闲旅游,打造林业规模化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休闲文化新业态。截止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213家,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1个、四星级3个、三星级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事采摘园27家,省森林旅游人家22家。加快推进农家乐、特色民宿发展,围绕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全面布局、布点乡村农家乐,基本形成了龙川、仁里、上庄、家朋、徽杭古道5个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截止目前,全县登记在册农家乐182户、总床位数6790张、餐位数24500个,其中五星级农家乐8户、四星级农家乐4户。北京共创大型特色民宿、凤凰山庄高端精品民宿、悉琅·西川·三棵树人文度假综合体等项目加快推进。 四是突出乡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坚持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古村落、古民居、历史遗存保护力度。以田园风光为韵,以乡土文化为魂,突出乡村旅游的原生态,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吸引游客体验原生态乡土文化,让乡情乡愁在游客心中生根,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给游客留下独特的文化印记,这既是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促进了乡村发展。创新形式先后举办了油菜花节、桃花节、农耕节、寿带鸟观赏节、安苗节、葡萄采摘节,举办“忆乡愁”民俗文化月、徽文化研讨会、家风家训研讨会、赛琼碗、美食文化旅游节乡镇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等节庆活动,让游客触碰历史,体验徽文化元素,在展现绩溪厚重文化底蕴的同时拉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夜游客比重稳步提高,逐步由观光型向度假体验型转变,旅游消费能力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