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兰亭传奇》
有幸看了一次小话剧《兰亭传奇》。说的是公元三五三年(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东晋书圣王羲之邀请魏晋显赫家族名士共四十二人,聚会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饮酒赋诗。众文人墨客各展风骚,争相献技。其时鸟语花香、春色满园、曲水流觞、好不快哉。
大幕开启,四名古装女子以舞蹈拉开序幕。名士们经一番吟诵比试,共成诗三十七首,于是想将这些诗编成一部集子以流传后世,并提议集会发起人王羲之为之作序一篇。
东道主王羲之并不谦让,拿起鼠须毛笔,以酒助兴,现场挥就《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
此书法作品共三二四字,凡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可谓精美绝伦、无可匹敌。加上文辞隽永非凡、妙句迭出,被后世称为书坛神作、古文典范吟咏背诵。
经典之问世有时就在转瞬之间,却是创作者巨大功力的凝结与展示,更贯通了当世与后世的文化血脉,让灿烂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让历史的瞬间定格成永恒。后人在提及此次兰亭集会,必悠然产生神往之绪。
然而此篇惊世之作最后去向却成了历史悬案、千古之谜。自唐.后失踪,如今所见皆为后人所摹。
剧中是这样交待的:唐时,皇上御前有一人得知《兰亭集序》藏于一寺内,于是以求观赏为名前往,诓得主持信任,得睹真迹。谁料风云不测,竟趁主持不备,将《序》盗走,并献于皇上。皇上遂命诸遂良等当时四大书法名家予以临摹。
此后一千多年过去,此《序》真迹被掩入历史长河,杳无踪影。或许被外寇掠走也末可知(近日见一消息,说是日寇在侵华期间,掳走了包括《兰亭集序》真迹在内的数万件文物)。但愿有朝一日被人从尘封的旮旯中觅得,使之重见天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