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肝硬化机制揭示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99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记者张强 通讯员戴欣 陈爱平

2025年09月11日08:52 来源:科技日报
9月9日,记者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该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团队系统揭示了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剂量—效应关系和人体内免疫调节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发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有望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据了解,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患者常伴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是唯一根治该病的手段。近年来,间充质基质细胞因其免疫调节与组织修复潜力,被视为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的重要新策略,但囿于剂量选择、效应评价和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原因,其临床转化的关键瓶颈仍未突破。

研究团队通过Ι期临床试验,对24例中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系统性评估。研究发现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安全可耐受,即使在高剂量和多次输注的情况下,患者也未出现严重相关不良反应。

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取得三项重要发现。第一,首次在人体内鉴定出MX1+单核细胞是介导间充质基质细胞免疫调节效应的关键细胞亚群。间充质基质细胞能够以剂量依赖的特性,减少MX1+单核细胞的占比、削弱其促炎功能,进而实现治疗效果。同时,MX1+单核细胞可对其他免疫细胞发挥调节作用,从而平衡抗炎与抗感染能力。第二,间充质基质细胞免疫调节效应在输注后第7天达到峰值,到第14天减弱,这为设计多次给药间隔方案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第三,MX1+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与临床结果相关,有望成为预测间充质基质细胞治疗反应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未来临床治疗。

本项研究填补了间充质基质细胞在人体内作用机制的缺失,为间充质基质细胞临床转化并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带来可能。

(责编:孙红丽、杨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