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宣城日报
七月的骄阳炙烤大地,在宣城经开区金坝街道正东村,千亩稻浪随风翻涌,金灿灿的稻穗低垂,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稻香。日前,一场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早稻测产工作正在这里火热进行。
“启动收割机!”随着一声令下,轰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田间的宁静。宣州区种植业局联合金坝街道办事处对早稻特早品种“南陵早2号”开展实收测产。这片4.8亩的示范田,正是宣州区2025年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千亩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宣城市正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
“宣州区作为安徽省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区建设了13个千亩方和两个万亩片,这片双季稻千亩示范方就是其中之一。”宣州区种植业局副局长姚颖一边盯着测产流程,一边向记者介绍,“从播种到田间管理,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控、水分调控,每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指导,就是要为周边农户打造样板田。”
在测产现场,农技人员分工明确、操作规范。他们仔细选点、量规取样面积,将收割的稻谷装袋称重、去杂,再进行潮谷水分监测,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用翔实的数据为早稻生产精准“画像”。“以前种粮靠经验,现在种粮靠科学,政府和专家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望着金黄的稻穗,该合作社理事长吴国云难掩喜悦,“看着这沉甸甸的稻子,就知道这一年的辛苦没白费!”
经过专业实测,4.8亩示范田实收机口稻2870公斤,扣除水分后实际亩产达483.9公斤,较往年同期增产7.53%。这个数据令在场所有人振奋不已。“这个结果充分证明,‘南陵早2号’品种表现优异,我们推行的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在丘陵地区完全可行!”姚颖兴奋地说,“这些绿色防控经验都值得大面积推广。”
据悉,金坝街道长期以传统粮油产业为支柱,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油菜4000亩,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11050亩。此次测产的丰收,不仅彰显了优良品种和绿色技术的强大威力,更为当地粮油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早稻收割后,马上就要播种双季晚稻,我们还会继续做好技术指导。”姚颖介绍。此外,金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示范田为标杆,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和绿色种植技术,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科技兴农的红利,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为乡村振兴筑牢“粮袋子”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