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宣城日报
进入主汛期以来,宣州区各乡镇严阵以待,紧扣“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目标,以工程建设为坚实根基,以隐患排查为锐利慧眼,以物资储备为稳固后盾,多管齐下,全方位构建起防汛的“铜墙铁壁”,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滚烫的沥青倾泻而下、压路机轰鸣着来回碾压……近日,在宣州区朱桥乡朱桥联圩上,工人们正抢抓主汛期前的黄金时间加固这条36.41公里的“防线”。作为守护圩内4.5万亩农田和1.5万名群众的重要屏障,朱桥联圩在物资运输和人员调配时起着重要作用。铺设沥青后,路面平整、坚固,将为防汛物资运输、抢险人员调配等提供高效保障,大大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朱桥乡水利工程管委会主任石光富介绍:“我们多点位同步施工,全力加快堤顶道路水稳层铺设与沥青浇筑进度,确保主汛期来临之际防汛通道坚固安全。”
堤坝的另一侧,同样热火朝天。伴随着刺耳的电锯声,圩堤边坡及堤脚处丛生的杂树应声倒下,手持镰刀、铁锹的清障队员们紧随其后,迅速将倒伏的杂树和疯长的杂草清理装车。“这些地方之前草窝长得太茂盛了,容易遮蔽险情,影响巡堤查险效率。汛期前我们已经组织过一轮清障,现在针对这些重点区域再清理一遍,确保不留死角。”截至目前,朱桥乡已备足毛竹、元竹、彩条布等防汛物资,并在北山工业园区储备了数万吨块石、数千吨砂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汛物资保障体系,筑牢安全度汛防线。
在溪口镇东溪河四和段应急水毁修复工程现场,巨大的挖掘机挥舞着钢铁长臂,将河道中淤积已久的砂石一锹锹挖起,装上等候在一旁的重型卡车。河道正被一点点拓宽、加深。现场施工负责人杨乾隆介绍:“河道清淤疏浚是防汛的基础工作,整个工程是按照防御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项目自开工以来,每天都有挖掘机在上游清理河道,17辆大货车负责将清理出来的砂石运到姚坪村中转站,再由35辆农用车将这些砂石运输到指定地点,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除了清淤,还要为河道“强筋健骨”。据介绍,项目总投资1840余万元,计划在两岸新建共1785米的挡墙护岸,其中,绝大部分工程段使用透水性好的格宾石笼建设。此外,还要在河岸脚打上1555米的格宾石笼“固脚”,像给河岸穿了双“铁鞋”,让它站得更稳。同时,还要重建3处过水路面,维修加固2处,新建1座穿路涵管和260米防汛道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提升河道的整体防洪能力和交通通行能力。“等那3处新的过水路面修好,就算遇到比这还大的洪水,一般等几个小时水就能退下去,路就能走了。”溪口镇水利站副站长金斌说。
对于住在河边的村民来说,这个工程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以前雨稍微大一点,水就漫上来,淹路淹田是常事。洪水退去后,留下的砂石能把人愁死!”村民吴周龙看着家门口的变化,脸上露出了宽心的笑容,“现在好了,河道挖深了,水有路走了,我们睡觉都安稳多了。”
与此同时,在四面环水的五星乡,防汛的“主动仗”则从遍布乡野的沟渠打响。在五星联圩双桥河庆丰段,挖掘机伸出长臂,精准地清除着河面的杂草和漂浮物,水花四溅。岸坡上,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奋力铲除枯枝败叶和堆积的生活垃圾。农用车来回穿梭,将清出的百余吨淤泥杂物运往集中处理点。
为了确保防汛期间能够精准发现并处理管涌等潜在险情,五星乡积极组建了50人的乡级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并以村为单位组建了5支共75人的群众抢险队,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局面。在防汛物资储备方面,该乡目前储备了毛竹800根、木材1000根、石料2000立方米、石子700立方米等。此外,该乡与附近竹木市场签订代储合同,汛期一旦发生险情需要调配木材等抢险物资,对方及时调运,确保消除风险隐患。
“接下来,我们会密切关注雨情和水情,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造成的内涝,将视情况及时启动排涝机组,最大限度发挥排涝效能,坚决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五星乡水利站站长彭德智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