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怒潮》
六十年代初,在白湖农场时看过电影《怒潮》。故事说的是1927年在湖南省平江县。是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湖南也于5月21日爆发了“马日事变”,大批的共产党员、工农群众和爱国志士被杀害,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
邱金是南乡农民协会主席,起初将敌人误认为友,继而被捕,在将被敌人屠杀时侥幸逃脱。此后复仇怒火在胸中燃起,他手执一把柴刀,和敌人拼命,但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县特派员罗大成救出。
罗大成曾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他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重新发动和组织农民,对敌人展开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从人而大大鼓舞了群众。
右倾机会主义者王怀志(中央特派员),认为农民运动过火了,还撤了罗大成的职,同时要解散工农武装。罗大成后来壮烈牺牲,王怀志也遭了敌人毒手。
值此革命紧急关头,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解除了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武装),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群众继续开展革命斗争。
此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成立,领导了举世闻名的秋收(湘南农民起义)暴动。在复杂的斗争中,在党的帮助下,邱金从一个复仇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个红色指挥员,他响应毛委员的号召,领导工农自卫队举行暴动,最后,他带着暴动部队,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
这是一部较早运用电影艺术表现和反思党内不同思想和路线斗争的影片。它以一九二七年湖南农民革命运动为背景,描写了在血与火斗争中站立起来并汇人革命洪流的农民武装的成长过程。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及其给中国革命带来的重大损失,影片以形象的力量予以了批判和总结。它还以宏伟斗争场面的表现和细腻的心理刻划,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二十年代里几位在复杂的斗争中经受洗礼的农民革命者的典型形象,为后人留下了丰富且宝贵的斗争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