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6 14:3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星火已成燎原烈焰
一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诞生九十五周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主席于1930年1月5日在江西上杭古田镇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旨在答复林彪等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信。毛主席在信中批评了林彪及党内与红四军内部一些同志对时局的悲观情绪进行了系统的批评。特别阐明了毛主席本人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情况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当时虽已建立起井冈山这个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着仿照苏联模式,采取以城市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夺取政权;在党内,有着悲观失望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则在强敌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是否有发展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却主张用简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待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都做好了,再同时举行全国武装起义,一举夺取全国政权。
针对党内存在的种种不正确想法,尤其是悲观主义,毛主席给林彪写了这封信。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毛主席认为: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像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信中要点可归纳为:革命力量弱,反革命力量也弱;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处于低谷,但火种还在,这是发展壮大的基础;利用美英日及军阀之间的矛盾,在反动势力薄弱处下手;鉴于各种矛盾都在发展,革命力量则可趁势而上。
毛主席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之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与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在这封信中,毛主席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中国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九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已发生了撼地震天的巨变。当年的点点星火、如今已在中国大地上燃成了燎原烈焰。这是令无数革命先烈和当代中国人都深感欣慰和自豪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