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31 23:0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
今年是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次访华100周年。
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裕家庭。其长辈十分精通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泰戈尔的父亲及祖父都曾访问过中国。
1924年4月12日,抱着对中华土地的无限热爱,泰戈尔抵达上海,开启了访华之旅。
此前的1920年底,北大校长蔡元培赴美考察,邀请知名教授访华演讲。由于当时中国话语权甚微,邀请屡遭婉拒。不过泰戈尔例外。
泰戈尔先抵上海,随后一路北上。在北京受到北京文化界、学术界先是在天坛草坪上举行隆重的欢迎会。泰戈尔发表演讲,徐志摩和林徽因等人现场翻译。当时的《民国日报》刊载泰戈尔的话:“我想继续印度以前到中国来的大师所未竟的事业,此种责任,我与中国青年共同负之。”其对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青年的深厚情谊可见一斑。
泰戈尔的诗歌常以小草、流萤等微小却顽强的生命意象为主题,给人以生命的启迪和无穷的力量。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泰戈尔的“小草,你的歩子虽小,却拥有脚下的大地”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化领域,泰戈尔与中国的联系十分密切。他的《飞鸟集》与《新月集》等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史。如中国现代文坛的“新月社”和《新月》月刊都与其有关。特别是作家冰心还模仿《飞鸟集》写了《繁星》和《春水》。
作为教育家,泰戈尔还以其独特的文化与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尤其是他对教育核心价值的思考和创办国际大学的实践,令他的思想在文化、教育领域极具启发和实践意义。
泰戈尔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两国人民和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两国人民心里,并闪射出长久的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