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未经授权AI换脸,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775
发表于 2024-12-28 13: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来源:光明日报
●案情:廖某是一名古风短视频博主,在全网拥有较多“粉丝”。某公司未经原告授权同意,使用廖某出镜的系列视频制作换脸模板,并上传至该公司运营的软件中,提供给用户付费使用并以此牟利。廖某认为该公司侵犯其肖像权与个人信息权益。该公司则认为,其运营的平台发布的视频面部特征并非原告,并未侵害原告肖像权,并且,上述软件所使用的“换脸技术”实际由第三方提供,故并未处理原告的个人信息,也未侵害原告的个人信息权益。

●裁判:法院认为,被告使用原告出镜的视频制作视频模板,但并未利用原告的肖像,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原告面部特征替换,所保留的妆容、发型等要素并非与特定自然人不可分割,不具有肖像意义上的可识别性,故不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但将该视频中的原告面部替换成自己提供的照片中面部,该合成过程需要将新的静态图片中的特征与原视频部分面部特征、表情等通过算法进行融合。上述过程属于对原告个人信息的处理。被告无证据证明其经过原告同意,侵害原告个人信息权益。

●说法:AI换脸与个人肖像密切相关,不免引起公众对肖像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担忧。本案明确了肖像权“可识别性”不局限于面部,但应当主要集中于自然人的个人生理特征,避免肖像权的任意扩张。同时,本案明确了肖像与个人信息的关系与认定差异,即肖像以特定范围内的公众可识别为要件,主要保护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肖像识别带来的精神和财产利益;而个人信息认定标准不以公众识别为前提,重点在于预防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本案围绕“AI换脸”这一新商业模式,对肖像权、个人信息权益及基于劳动创造投入的合法权益进行准确区分,既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又为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留有合理空间。

(本报记者陈慧娟整理)

(责编:王珂园、王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