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1|回复: 0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复制链接]

2372

主题

269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600
发表于 2024-12-24 19:14: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思想家、学者)。
       董仲舒30岁时,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之“君权神授”思想,极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讲学时,在课堂上挂一副帷幔,学生在帷幔外听讲。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下止鲁哀公十四年)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皇帝)为政应"法天"(遵天意)行"德政"(符民意),"为政而宜于民"(行政合民竟。否则,”天”(上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董仲舒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认识到,农民阶级的政治力量可以决定一个封建王朝的兴亡。董仲舒在这里所说的“天”,是指秦末农民起义的武装力量。他借用这一象征农民阶级政治力量的“天”,来戒惧皇帝,使之自敛,即用“天”来限制皇帝,不得随意行政。
       董仲舒之所以要采用“天人感应”的形式来戒惧皇帝,是因为西汉时期社会科学水平低,天命论在人们思想中的影响极深。于是他就采用“天”来限制皇帝个人的私欲,制约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把秦始皇权力不受制约,引发农民起义,速亡国的惨痛教训,变成皇帝的精神枷锁,来限制皇帝的权力。从这方面看,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限制了皇帝的私欲和权力,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极为深远。
       董仲舒的主张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当权者不可肆意妄为,唯遵从民意,其统治地位才能稳固,也才能走得长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