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故乡:宣州(城)
龙首塔,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鳌峰公园内,始建于 明隆庆年间 (1567-1572年),距今已有449年的历史,是宣城市年代最早的一座可登临的风水塔。该塔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22.79米,砌筑技法在安徽古塔中较为少见。龙首塔不仅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还入选了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首塔的建造与朱元璋有关。据传,朱元璋曾询问刘伯温宣城的风水情况,刘伯温指出宣城地形酷似巨鳌,未来将出大人物,甚至天龙也会降临。朱元璋听后大怒,但刘伯温随即吟出一首打油诗,其中“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我道宛陵龙凤地,五百年后见分明!”让朱元璋转怒为喜。因此,宣城知府在府衙前的鳌峰上建成了“状元桥”,并立牌坊上书“十里三元”四字,以旌表此盛世之盛事。 鳌峰赤壁景点位于陵阳第三峰,今鳌峰公园内。鳌峰位于城区东南隅,系城内陵阳山第二峰。南唐后主李煜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宣州因处“陪京之南,制天险之津梁,据三楚之襟带,境环千里,邑聚万民”,地位非常重要。李煜命刺史林仁肇再建新城,“襟山带溪,得势之便,肖龟为形,南首翔尾……”,陵阳南山为龟首,“鳌峰”就此得其名。赤壁,一说是鳌峰东麓滨临宛溪河处,中有一段赤土峰壁,高约三丈,势甚峻峭,犹如一座朱红屏风矗立于粼粼宛溪河滨;二说是鳌峰龙首塔西,原有一座关帝庙,庙的外墙涂着赫色,每当夕阳偏西,映得一片火红,故而得名。春日轻舟荡漾于赤壁之下,犹置身于桃浪之上,别具一番情趣。《鳌峰赤壁》诗云:“独上江城宿恨抛,鳌头峰耸接云霄。人游赤壁浑如醉,好倩丹青着意描。”如今,赤壁面积虽有所减,但仍可领略其风韵。鳌峰公园大门27级台阶下来,往前再往左侧一条小径,通往一方巨碑,名曰陈迪敬献祠旧址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敬难三贤之一的宣城籍人士陈迪的,特别是碑体后侧,镌刻着同为宣城历史上另外一个名人施闰章写得一手龙飞凤舞,可与草圣王羲之的草书媲美的一首祭典陈迪的诗词,陈迪祖籍在如今的洪林桥,麻姑山下,可以算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个宣城人了,话说当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把他的侄儿朱允炆的皇位给抢夺了去,当年的陈迪,不过只是一个布政使而已,朱棣不过就是要陈迪帮忙起草一个昭告天下,明成祖朱棣当皇帝了,蠢货陈迪,不过就是当了几天朱允炆的旧臣,他居然愚忠已经生死不明的朱允炆,硬是不从,最后惹恼了朱棣,落到满门抄斩的下场,蠢货陈迪,其实管他谁坐龙椅,还不都是老朱家的江山嘛,你一个前朝旧臣,下面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更搞笑的是,朱棣身为一个叔叔,杀侄儿,抢夺皇位,一切的祸根还是怪朱元璋,当年扶太子主标上任的时候根本不是任帝唯贤,非要让大儿子主标当太子,结果朱标早死,又非要让长头孙子,懦弱无为的主标接任皇位,结果无能之辈的朱标,上任不先图新励志,首先想着削藩,朱棣一看侄儿既然不仁不义地要取他的脑袋,当然要起兵造反了,只可怜了我们的洪林桥老乡陈迪,不仅仅自己丢了老命,还害了全家全族,据说只有一个小儿子被乳母藏在水沟里才逃过一劫,忠烈如斯人也,我粗浅的文笔不足以完全呈现我们老乡的忠烈与悲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