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四年级前,学校是在1957年前的小九华庙里,大雄宝殿就是我们的教室,大雄宝殿很高,门前是个踏步,约有几十步之高,踏步两边是石栏杆,栏杆两边是个两层的禅房,也给学校做了教室,整个结构式样,与现在的小九华庙很是接近,地理位置也基本相差无几,现在的小九华庙大概是按照那时候的结构式样进行仿造的,后来庙里只有一个和尚,大雄宝殿下面左边的楼上,有一间留给了这个和尚,做了念经房,我们上课的时候,禅房里那个和尚就敲着木鱼,在那念念有词,有时下了课,看和尚还在那敲木鱼念经,都趴在石栏杆上观看、、、、、、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 原“小九华庙”学校要退出让还给寺庙,学校学生全部根据家庭住址情况,就近安排转到其他小学就读,我被转到宣师附小二四复式班,就是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在一个班级上课,现在,好像没有复式班级了,班主任是杨蓉仙老师,她教学很认真,兢兢业业,对学生的管理很人性化,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当时班上很多同学、家长都跟她当朋友来往,很是亲近。杨老师是个音乐教师,一副好嗓子,还弹得一手好琴(脚踏板风琴),那时候只有脚踏板风琴,她边弹琴边教唱,同学们都很喜欢上她的音乐课。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杨老师被打成“右派”,他的爱人也被捕入狱,他带着年迈的母亲和一个盲童儿子艰难度日,后来,只有见到她在给我们上课时和到她家里时,才能看到她的笑容,被挨整时,同学们那时虽年龄还小,早上上学时,当杨老师挂着所谓的“右派分子”牌子,站街在校门口时,都绕道进校,不愿看到那个情景,知道怜悯老师,从不给她淘气很顺服地听话,不给她麻烦,我们读中学后,同学们还时常邀约一起回母校看望她。直到“文革”后,杨老师和她的爱人都被“平反”了,她爱人刚被“平反”出狱回来时,因生活拮据,用一辆旧自行车在街上跑运输带人,我们看到都很难面对,总是有意识地回避,怕看到他这样后伤感,直到他恢复公职后才丢掉那破自行车,不再带人跑运输了。
杨老师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