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6 17:2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霜晨 于 2019-7-9 07:08 编辑
梦中的白湖(续三)
在白湖的日子是艰苦的,尽管农场自己生产粮、棉、油、农副产品、禽畜、蔬菜等。但除了物价比外面便宜外,其余属计划供应的生活资料一律与社会上一样照章办事。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资料总是觉得不足,最明显的就是吃不饱,尤其象我们这样十几岁的人。
1960年下半年,农场首办干部子弟学校,将散读在周边农村小学的农场干部子女全都收罗了去。
初始校址在场部,具体在场部食堂西面稍偏北的高坡上(北侧一排平房外是一条连接塘串河与农场米厂、窑厂的宽土路)。
从附近多所农村小学转到场部上学,我们一批许多人是从杨柳公社辖内的梅山小学去的,我们是首届六年级。而在我们前面在农村小学高小毕业的则与农场子弟学校无缘了。
当时所有学生都被安排在新砌的两排平房里,前面一排作教室,后面一排一半作教室,另一半分别作男、女生宿舍。没有操场,体育课就在两排房子间的空地上,只有练短跑时则到场部礼堂南侧的大路上。
吃饭就在场部食堂。每到开饭时间,干部、家属、工人、少数留场就业人员,加上我们,人特多,每次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学校的男、女生宿舍分别是两间连通的房子。迎门是一张砖砌的两块砖竖起高度的大通铺,靠门这边也是一张大通铺,通铺上铺有稻草,两通铺间是仅够一人通行的窄窄的过道。
小学年纪的人,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强。男生宿舍里气味更是难闻,再加上被褥、饭碗、水瓶、脸盆等摆放无序,大大可惜了这为学生们新盖的房子。
有一次农场沈健场长来校检查工作。正好那天不知是哪个不懂事的学生扔在地上的半个馒头被她看到了。你说这六十年代初,全国人民都不够吃,这样的情景任谁看了都会生气。
她让校长(当时由场部的一位科长兼任)将全校师生在两排平房间集合。然后她手举馒头,问大家:这是谁扔的?估计那扔的人早已吓坏了,哪还敢承认。
接下来,沈场长对大家说:你们有这样的馒头吃,还能有地方上学,你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呀!你们可知道人家农村老百姓吃的什么?他们吃的是黄豆稘(杆)磨成的粉加菜叶或野菜。面粉馒头想都不要想。
她此前查看了学生宿舍。此时又生气地说:这哪象是人住的?这就是猪窝嘛!
接着她要老师们带学生们立即打扫。被训得狗血淋头的师生们如临大赦,忙不迭地将宿舍清理了一番。
还有一次,场党委夏长根书记(与沈是夫妇俩,都是老革命,前者行政12级,地市级)来校,正值我们上体育课。有一同学无意中说了句粗话。夏闻听,直指那同学,你是哪家的?那同学不敢回答。旁边一同学小声说:他爸是米厂闫厂长(老红军)。夏一听更气,闫厂长也不行呀!闫厂长是老革命,他的儿子就更不能讲流氓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