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7-3 13:2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霜晨 于 2019-7-9 08:56 编辑
6773(一)
1967年夏,是个极其炎热的季节。处于文革高潮中的我们,正就读于庐江中学,由于自1966年6月即开始“停课闹革命”,故我们都在学校参加“斗、批、改”运动。
不久,由一部分同学组成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导演是当时的矾山中学音乐教师陶月恩。因组建于1967年7月3日,故取名为“红卫兵6773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宣传队成立后,我们一行共约20人左右的队伍先被安置在县城东门外数公里的泉水口中学集训。
此后,我们这些基础不一的杂牌军就在领队兼导演的陶老师指导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日子。由于队员们基础参差不齐,其过程颇为艰难。
为保证演出质量及有个好的舞台形象,刚开始是基本功训练,什么踢腿、压腿、下腰、举手、投足等无不列入练习项目。
由于该学校条件较差,在那住了不长时间,我们又被安排到矾山中学继续训练并开始排练节目。
刚开始那段时间,腿疼得走路都艰难,每天晚上睡觉,好不容易才爬上双层床的上层。不过,为了能胜任这项任务,大家都咬牙坚持。就这样,经3周左右的集训及节目排练,到7月末八月初,我们这支队伍就正式与观众见面了。
由于人手少,有的人是乐队、演员一身兼。当时极流行的歌舞《在北京的金山上》、《赞歌》、《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马舞)、《七律.长征》、《亚非拉人民要解放》(黑人舞蹈)、《大海航行靠舵手》、众多毛主席语录歌及表演唱、对口词等形式多样的节目都被搬上了舞台。
我们的乐队由陶老师的手风琴、板胡及其他人的二胡、竹笛、打击乐等组成。其中特引人注目的是有一面直径约80多厘米的大牛皮鼓。此鼓敲起来真可谓鼓声震天,行进途中,隔着一二里路就能听到它咚咚的声音;另一乐器是导演用一面直径约30厘米、琴柱约150厘米的小牛皮鼓做成的大贝斯。这土乐器演奏时,那低沉、浑厚的轰轰声,极好地烘托了乐曲及舞台气氛,增强了演出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