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敛财把
所谓敛财把就是收敛财富的火把,是老家崇明岛上百姓曾经特有的企图求财的民间,风俗。
那时每到秋收后的深秋时节,田地里已是空旷一片,人们可在里面自由活动。于是需要大片活动场地的敛财活动就应势而为。
其时,人们将由芦苇、高粱、玉米等秸杆组成的柴把用草绳扎成水桶般粗、一米来长的一小捆。
这种敛财活动主要由十来岁的能跑能叫能疯的男孩担纲。其时先给柴把浇上点火油(煤油,防中途熄灭),用火柴将远离捆扎草绳的那头点燃,然后由领头的大男孩手擎燃烧的大柴把边飞跑边嚎叫着将其向空中猛然抛去,落地后小孩们去抢火把,由抢到者再抛。然而有年纪小或力气小的虽抢到却抛不起来,往往带火星的柴灰洒了一头一身,可没人觉得害怕,照例乐此不疲。
我小舅舅比我大十岁左右,五十年代时每年秋后,他都会玩一下。每次后面都会跟着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小不点在后面飞跑欢叫。那熊熊燃烧的敛财把如火箭般被抛到空中后再落下来,在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如彩虹般的抛物线,在近天黑时煞着好看。并且飞散的火星更如天女散花般纷纷扬扬落到地面,亦如烟花星星点点,闪烁着耀目的光芒。火把被多次抛起又多次落下,那比火流星大得多的一团烈焰则在天地间持续上下翻腾不息。每当火焰将捆扎的草绳烧掉,柴把就散落一地成为一团火堆。于是再换一把新的继续。
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却标志着人们乐观向上的心态,更诠释了在那个生活物质资料匮乏年代里人们对财富,对过上好日子的殷切期盼与美好祈愿。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这种小打小闹、自得其乐的活动应该消失了,人们追求和向往的是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内的敛财活动。可那时的场景,那时小孩们追着敛财把飞跑欢叫的声音犹在耳畔不时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