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语堂曾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史教授墨磊宁多年来在全球各地搜罗了许多各式中文打字机。但让他有一段时间颇感失望的是,由曾旅居曼哈顿的中国语言学家林语堂(1895一197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后去了台湾)发明的“明快”中文打字却一直无处寻踪。
二OO七年时,墨磊宁想制造一台能包含所有汉字的打字机。但这从物理学方面来说不可能,因为汉字实在太浩繁了。于是他开始在全球搜寻中文打字机。
林语堂当年曾担心,若无法将毛笔字转化为易复制文本的技术,中国可能会在技术上落后甚至会遭列强欺侮。
制造中文打字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海量汉字塞进一台机器。林语堂当初的设计是,敲击代表汉字偏旁的键盘时,机器内部齿轮相应转动,其时中央窗口会显示出多达八个相关字符可供选择。他的这台原型机仅用七十二个键即能打出数万汉字。这比我们在八九十年代使用的中文铅字打字机还要方便。
林语堂破产后,其原型机卖给了一家铸排机公司,可该公司在搬家时,这台精巧的打字机却不知了去向。
时间到了二O一五年初,一对美国夫妇在整理其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台键盘上刻有中文的打字机。出于好奇,他们将该机器的图片发到网上。在教百争相评论的网友中,墨磊宁瞬间认出了这就是那台“明快”。于是他与那夫妇联系,向对方讲述了该机器的故事,并建议他们将机器卖给博物馆而不是拍卖行。
经一番了解,方得知发现这台机器的男主人的祖父曾是上述铸排机公司的机械师。当年可能在公司搬迁时将这台打字机带回了家中。最后在墨磊宁所述故事激励下,那夫妇俩将这台历史悠久,更与众不同且精密度大超同类的机掝打字机卖给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从而赋予了这件颇具现代文物意义的新古董以新的生命。
如今我们常用电脑输入汉字,觉得很方便,殊不知中文在一九八O年前是无法輸入电脑的。后来历经几个阶段,即单字输入、词语输入、整句输入等。如今被广泛使用的有拼音输入法、五笔字型输入法、二笔输入法、郑码输入法等,即便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镕”字还输入不了,其不断发展、充实过程显而易见。
与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消亡一样,这台曾很精密、先进且明确、快捷的打字机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落下了生命的帷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