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宣州区政府(办公室)
盛夏时节,宣州区田间地头科技助农热潮涌动。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安徽省产粮大县、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宣州区2025年水稻种植面积达93万亩,其中单季稻48万亩(含再生稻8.8万亩)、早稻20.5万亩、双季晚稻24.5万亩。通过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在水稻品种改良、技术集成、农机配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级联动责任网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创新建立 “专家团队+技术骨干+基层农技员”三级责任体系:省级专家团队领衔顶层设计,为品种筛选、水肥管理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县级骨干包乡联主体,负责本乡镇技术方案细化与骨干主体服务;基层农技员驻村开展育秧插秧、病虫防控等“面对面”指导,实现技术方案从实验室到田块的“零距离”贯通。这一体系通过责任到人、分片包干,破解了农技推广“末梢堵塞”难题。
“三良融合”攻克单产提升核心瓶颈。聚焦良种、良技、良机协同发力,宣州区打出组合拳:在良种攻坚上,主推早稻“中早88”、再生稻“甬优4901”、单季稻“玮两优8612”三大高产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在良技集成上,推广机插秧密植(钵盘+秸秆精播技术使机插秧面积同比增3万亩、栽插密度提升15%)、精准水肥管理(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递进式草害防控(“一封二杀三补”技术覆盖72万亩)、水稻“一喷多促”抗逆保产四大技术;在良机支撑上,应用插秧机+北斗导航、种肥同播机等五大主力机型,全区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4%。
再生稻“五年六倍”跨越增长激活种粮效益。为破解种粮收益低、复种指数下降困局,宣州区将再生稻作为稳粮增效突破口。种植面积从2020年1.3万亩跃升至2025年8.8万亩。下一步将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攻关再生稻机收减损等瓶颈,扩大北斗导航智能农机应用,确保全年粮食总产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