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在安大同学群里看到戴志仁同学转发的一个视频,其中道出的一首诗《咏针》很是耐人寻味。《咏针》是清代文人文映江写的一首诗:百锤千炼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播放视频的那位女人说作者用诗骂人,堪称一个绝妙,不用一个骂字,却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在骂哪一类人。我对播放者的这个骂字,不甚认同,只能说是讽刺得微妙微翘。因为骂是一种粗俗的直接诅咒,而讽刺则是一种诙谐幽默的针砭。作者的那个“咏针”的咏也表明不是粗俗的骂,因为“咏”本来就不是直接的说“不”,而是巧妙地讽刺,让别人去琢磨,赞成或反对。
你看“百锤千炼一根针,”表明作者看出了那类人是久经磨练出的一种能耐或本事,“一颠一倒布上行”,这里明显是在讽刺那类人“一颠一倒”的能耐或本事,如同“指鹿为马”一样混淆视听,第三句的“眼睛长在屁股上”,倒是有点骂的意思,但他说的是针,针本来就眼睛长在屁股上,第四句“只认衣冠不认人”已经是点题之处,讽刺的就是那类人的丑恶嘴脸,认衣冠不认人的可以认贼为父、认娼为娘。作者讽刺就在于不温不火,不表明直接的观点,而是旁敲侧击地让读者去耐人寻味地体会个中的意思。
也许有人说我今天写了篇不属正能量的东西,我以为针砭时弊仍然属于正能量,诗中讽刺的那类人,谁见了都反感恶心,讽刺一下又何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