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22 17:1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风情画
一一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八十年代时看过根据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安娜.卡列尼娜》,故事讲述的是安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的伪善和冷漠而离开,勇敢地追求爱情,并与沃伦斯基陷入爱河,最终被逼入绝境愤然自杀的悲剧。
1874年,美丽又充满朝气的安娜·卡列尼娜已经有了同龄人所渴求的东西,丈夫卡列宁是一位高级官员,两人已有一子,她在圣彼得堡也拥有很高的社交地位。
一次她收到哥哥奥布朗斯基的来信,希望她能帮忙挽救他与妻子多丽的婚姻。她随即踏上前往莫斯科的旅程。途中她结识了沃伦斯基伯爵夫人,之后又在车站遇到了伯爵夫人的儿子一一帅气的骑兵军官沃伦斯基。当安娜与沃伦斯基时认识时,双方都被彼此吸引了。
此时在莫斯科的安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的住宅还迎来了另外一位访客,他的好友列文一一敏感而好心的农场主。列文爱上了多丽的妹妹凯蒂。他不合时宜的向凯蒂求婚,但后者却对沃伦斯基情有独钟。不知所措的列文回到了他位于波克罗夫斯科的家,一心投入农场工作中。
在一次社交舞会上,凯蒂发现沃伦斯基眼里只有安娜,而已婚的安娜也同样回应了沃伦斯基的好感,目睹这一切的凯蒂伤心欲绝。
安娜挣扎着试图重归平静,她急忙赶回圣彼得堡的家,但沃伦斯基却紧紧追随。这使安娜试图重回过去生活的想法破灭,两人之间又一次擦出激情的火花,此事在圣彼得堡的社交圈闹得沸沸扬扬。这也使卡列宁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不得不给自己的妻子下了最后通牒。此时安娜看穿了那个虚伪而不切实际的社交圈,她的应对带来浪漫而又悲剧的后果,也严重改变了她以及她周围人群的命运。
作品深刻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展现了安娜在追求真爱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通过安娜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贵族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以及权力关系对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作品中对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的描绘引人深思,展现了人在面对欲望、爱情、责任等复杂情感时的内心冲突。
作品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深刻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凑的情节结构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现了19世纪大变革时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农奴制度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及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这一切都预示着社会的变革会不可避免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