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6 19:4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曲阜的“三孔”
山东曲阜的孔子及“三孔”在海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这儿我也曾先后于1974和1978年去过两次。
曲阜在济南市西南方向135公里处,属济宁市,北望泰山。
因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之故,所以到山东,曲阜通常是必去之地。
所谓“三孔”即“孔府”(居住地)、“孔庙”(祭祀地)、“孔林”(墓葬地)。前两处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府地,规模宏大,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
孔庙位于曲阜城区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其大成殿高大气派,建筑恢宏,滿滿的古典风格。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其占地三千亩,内栽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园林。
在孔府侧旁处墙上,是一个宽大的水槽,是为府内送水者将水挑来后倒入此入水口所用,水则顺槽流进府内。因为送水者是不能进到府内的,可见这儿人之等级森严。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曾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后弃官去鲁,偕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晚年回到鲁国,致力教育事业,整理《诗》《书》,删修《春秋》。周游列国十四年,还修订六经。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此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而“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更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
孔子的思想可归纳为八个字:仁治、德治、礼治、人治。
“仁治”即仁者爱人,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
“德治”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
“礼治”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
“人治”就是在治国问题上,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之表率作用,他提出为政在人的思想。
看完“三孔”离开时,汽车沿着两旁栽滿高大树木的直又长的林荫道前行。只见那些树木已很有年头,树身下部至根部已枯朽不堪,似乎风吹即倒。有的树干下部还裂成数爿,只靠两三个细弱的支点支撑着庞大的树身,而上部依然青枝绿叶,郁郁葱葱,与下部形成强烈的反差。它们以其独特的风姿展现着这儿的纯朴民风、醇厚韵味、浓郁古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