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 02: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淮南
稳一一2021里的中国
2021已近尾声,我们乘坐的时光列车也将由2021次改为2022次,并载着我们在中国大地上向着未来继续隆隆前行!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过去一年里的中国,那就是一一稳。即各行各业都呈现稳中有进的趋势。
首先,看中国的经济总量。根据国际基金组织的预测,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1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这虽然不太可能,但也足以说明IMF对中国经济所保持的乐观态度。
其次,看中国的工业。一是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二是“十三五”时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三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有明显提升,由约1.8万亿增加到了3.8万亿,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第三,看中国的农业。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
经长时间艰苦努力,中国原先偏远落后地区全部实现脱贫,并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奋力迈进。
第四,看中国的科技。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2021年中国科技有十大突破。
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中国28nm和14nm的芯片预计会在今明两年开始量产。
三,中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四,中国核聚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五,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六,中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
七,中国能源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
八,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以
九,中国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
十,我国初步掌握火箭长筒段研制技术。
第五,看中国的军事。歼35舰载战斗机与空警-600舰载预警机成功首飞;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央视开设的直播节目中间接地官宣了轰20的存在。
海军常规舰艇除了如下饺子一般下水外,海军的两栖攻击舰研发建造速度十分惊人。075服役问世仅不到一年时间,076项目即开始招标。076将是海军第一种能够起降常规战斗机和搭载电弹射的两栖攻击舰,可承担一部分航母职能,甚至可改成无人机母舰,这对于将来解放台湾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如今的中国陆军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80万规模地面部队并实现机械化的国家。截至今年,我国陆军拥有主战坦克4000多辆(其中少量二代坦克)。三代坦克的型号有三种,数量最多的当属96式主战坦克,总产量高达2500辆,发展出了96A和96B两大型号。此外,还有1000多辆综合性能位于世界主战坦克前三名之一的99式主战坦克,以及数百辆15式轻型主战坦克,值得一提的是,15式轻型坦克是我国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所打造的一款坦克,在信息化程度以及机动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在各种地形环境之下进行作战。
第六,看中国的航天。从中国“太空之家”开建,“天问”登火,“羲和”探日到长征火箭突破400次发射,中国航天精彩不断,太空探索跑出了“加速度”。
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作为中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首次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绕、着、巡”三大目标,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科研团队发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除了在火星、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2021年中国也迈入了“探日”时代。10月14日,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卫星取名灵感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此举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同时,这些越迈越远的探索宇宙的脚步,离不开运载火箭的助力。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年度发射已超50次,再创历史新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于12月10日迎来第400次飞行。相比前三个“100”次,最新的100发仅用时33个月,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越来越快。
第七,看中国的教育。十件大事。
一,实施“学前提升计划”,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及保教质量。
二,印发《义务教育评价指南》,扭转唯分数、唯升学不良倾向。
三,出台系列“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教育回归校园。
四,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五,8省市开启新高考,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持续深化。
六,开启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破除“五唯”顽疾,引导教师潜心教学。
七,交叉学科“自立门户”,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八,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提高培养质量,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
九,规范非学历教育培训,力促成人教育更货真价实。
十,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高校教师安教、适教、乐教。
第八,看中国文化。
一,十大事件。《伟大征程》将雄浑大气的艺术表达与声光电的高科技效果相融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二,红色故事深入人心。《觉醒年代》中“信仰”的感召,让无数95后、00后观众落泪;《山海情》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移民们在国家政策号召、福建对口帮扶下摆脱贫困的故事,让观众直呼“真香”。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和《革命者》,让青年观众重返建党历史现场,思考何为真正有意义的青春。
除了故事内容扎实、动人,红色影视剧的形式亦有创新之处。30分钟之内讲完一个故事,40个故事贯穿建党百年的历史征程。《理想照耀中国》以“单元式系列短剧”形式,书写了一首名为“理想”的长诗。《功勋》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经历百年传承,透过光影呈现,愈发强烈地吸引和感召今天的中国青年。
三,三星堆考古“上新”了。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今年3月,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出土了500余件文物。
四,泉州申遗成功。7月25日17时38分,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五,传统文化的破圈新玩法。2021年,围绕传统文化的“新玩法”呈井喷之势。
《国家宝藏·展演季》《登场了!洛阳》《舞千年》……一档精彩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勾起观众冲进博物馆、翻开历史书的欲望。
六,现实题材国产剧大热。《小舍得》直戳“小升初”阶段家庭的痛点。《扫黑风暴》成为暑期档爆款;《理想之城》还原职场真相,呈现“明规则”与“潜规则”的对抗。《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爱很美味》,戳中观众的泪点和笑点。
七,国产电影交出高分答卷。《你好,李焕英》,创造了54.13亿元的票房神话。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电影《长津湖》含预售票房超过56.94亿元,超过2017年的《战狼2》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悬崖之上》《怒火·重案》《我的姐姐》《扬名立万》等影片,以扎实的故事和走心的创作,赢得市场好评。国漫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雄狮少年》、纪录电影《九零后》《大学》,让我们看到更多新板块和创作力量正在崛起。
八,整治娱乐圈和饭圈乱象。2021年,娱乐圈“地震”频发。选秀“打投”乱象、违规集资、引战拉踩、网络暴力……“饭圈乱象”沉疴已久。违法失德、天价片酬、偷税漏税……负面事件也为从业者敲响了警钟。
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8月,网信办发布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对粉丝集中的互联网平台、经纪公司以及粉丝行为本身提出了十点要求;9月,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
九,素人下班后讲脱口秀。今年,脱口秀热度持续攀升。素人面孔,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鲜空气。交警、科普作家、公司职员等各行各业的素人,下班后,登台表演一段脱口秀,用5分钟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职业多有趣。
十,流行语和弹幕里的“年终总结”。2021年尾声,如今,年度流行语和热门字词的评选,相较于以往更受关注。
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元宇宙”。
第九,看中国养老与医疗事业。
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促进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20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1.91亿,每年新增65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4%,其中60%-70%需要医疗服务。
二,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显著增长。《2020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023000个,平均增长率0.11%,2019年中国综合医院数目19963个,平均增长率2.97%。
三,我国医疗支出仍有待增长:较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比例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其中2020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1843元,平均增长率10.74%,总体呈现上涨趋势。
四,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显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五,医疗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要面对发达国家遇到过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要面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这些问题若难以得到全面、及时、准确地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
第十,看中国的抗疫。中国采取严格、缜密的防控措施,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
同时,疫苗研发也达到了领先世界的地步。中国生产的4款疫苗为: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生产的疫苗,均已在国内获批附条件上市,其中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2款疫苗已列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这些疫苗产品已在中国国内大规模接种,并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
截至2021年12月末,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8亿多剂次。
综上,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尽管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英明决策及全国人民的密切配合下,不屈的中国正朝气蓬勃、步伐稳健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向着民族复兴的远大目标高歌猛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