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老李 于 2020-10-28 13:40 编辑
小时候,最想往的一件事——过年,一是有好吃的,二是有压岁钱,三是不要干事情挺你玩了、、、,其实,这三样,现在的小孩都没这回事了,一是拿现在比那时候,那时候可怜没吃的,一年里吃三次肉——端午节、八月节、春节,比现在,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咯;二是几分几毛钱的压岁钱,只陪我们睡几个小时,初一早晨起来,一摸口袋压岁钱没了,被妈妈拿走了,说要给你们上学报名;三是我们小时干的事,就是干找吃的事,或提篮小卖去,现在小孩都是“龙子龙孙”,哪里还干事、、、、、、 讲过年,有一件事,还是蛮有趣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吃过了年夜饭,等天完全黑了后,打着纸灯笼,跟着父亲,出去给亲朋好友贺年——送拜年帖子。
送拜年帖子,是那时候的一习惯风俗,就是在晚上将贺年卡片从人家大门缝里,塞进去,不推门进去。大家都有意的将大门掩着,不关严实,给人家来送拜年帖子。然后,大家都将送来的拜年帖子,贴在堂屋的两边墙壁上,以观某某某、某某某、、、来过贺年了。
首先,是送家门口的邻里,然后,再送路远一些的,每走到一亲朋好友家门口,就将准备好了的拜年帖子,悄悄滴从门缝隙放进去,这就是那时候过年使用的一种拜年方式,年三十晚上,很多人都这样去送哦,三十晚上路上很黑,都是打着灯笼,用电筒照明的很少,不是不用,而是三十晚上用灯笼照路是一种习俗,灯笼上有姓氏和姓氏门堂字句,如李姓的:李、陇西郡。行人如在路上碰到亲朋好友,就相互祝贺,并互换拜年帖子。
老年坛友们,这您们没忘吧
一直送到半夜12点左右才回家,回到家里,推开门一看,门口里面的地上被送来了好多拜年帖子,一一捡起,看看有哪些亲朋好友来过了,并将拜年帖子,贴在堂屋的右板壁墙上。
那时候的拜年帖子,很简单的,一小页红纸,用刻好的“恭贺”、“新禧”、“鞠恭”图章,印在上面,再写上拜年人的姓名,一张拜年帖子就做好了。不过你要根据亲朋好友的人数,来算好需要多少份,买几张红纸,
那时候的拜年帖子和现在使用的贺年卡片,意思一样的,不过,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赶上了科技时代了,可以通过微信发送贺卡,像今年碰到疫情,不能出门贺年,都用QQ、微信、抖音、、、等进行拜年了,虽然社会科技进步了,但那时候的送帖拜年情景回味起来还是蛮有趣的。
这段趣事,“勾起”当时生活,影射社会科技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