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民生办了解到,2019年我市民生工作成果显著,其中一批创新亮点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焦点。
“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在全国率先落实
据悉,我市在全国率先落实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目前成果显著。即在全国率先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两病”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支付比例达到55%。新政实施后惠及全市30余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同时,广德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入选国家级优秀典型案例,2019年11月25日载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优秀案例集》。据悉,当时全国仅有30个优秀案例入选,广德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倍受外界关注。
此外,旌德县实现智慧医保缴费服务获市民点赞。其主持设计开发“旌德智慧医保”二维码缴费程序,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缴费工作。“旌德智慧医保”二维码设计有“安徽民生工程”LOGO,方便参保居民识别,防止错扫错缴,户籍在外常住旌德的人口,也可扫码单独缴纳保费,享受居住地医疗保障政策,让城乡居民首次感受网络缴纳参保费的便捷,实现城乡居民“整户参保、应保尽保”的“指尖”办理。
构筑大平台整合救助信息
2019年4月,宁国市创新民政社会救助,取得较好成效,被列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主要措施有整合资源建平台。建设宁国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民政系统各项救助数据,将低保、特困、孤儿、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临时救助对象等1.7万余名困难群众纳入平台管理,统筹相关部门的社会救助资源,构建连接社会救助相关职能部门和乡、村的救助网络体系;开发了社会救助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探索利用移动终端开展自助申请、主动救助。对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开辟了“先救助、后审批”的“快速救助通道”,对重病、重残或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等情况的救助申请对象,实行民主评议和公示后置;将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提高至低保标准的4倍,2000元以下的小额临时救助直接由乡镇街道审批发放;创新机制严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核查工作。
同时,我市搭建退役士兵上岗就业平台,省级退役培训目标全部完成。建立全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机构库,由退役士兵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培训专业。注重成果转化,鼓励校企合作模式,由承训学校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优先推荐参训退役士兵上岗就业。搭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实现“退伍即上岗、培训即就业”。
打造一批“国字号”名片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民生工作在完善社会事业方面较为突出,其中学生资助工作,得到新华社、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关注。
同时,我市法律援助机构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表彰。2019年12月28日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项目规范化建设座谈会”上,市法律援助中心获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贡献突出实施单位”荣誉牌。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项目案件1481件,获援群众1892人次,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577.2万余元。
泾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近年来泾县因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并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广德市荣膺全国2019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优秀城市称号。近年来,广德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做实文化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文化下乡、送戏进万村、农家书屋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文化惠民再升级,提升宣城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