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研判机制,始终坚持源头防范,前移关口,提前介入,深入一线摸排纠纷线索、发现纠纷苗头隐患、稳控纠纷发展态势,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就地调解。目前,市本级已编发矛盾纠纷预警专报70余期。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推行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商调对接等多项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创新推出“1+1+N”(调解员+信访员+相关职能部门或专家参与)的信访事项纠纷调解模式。全市每月平均成功调解涉及群众利益纠纷达1500余件,涵盖交通事故、领里纠纷、婚姻家庭、山林土地、生产经营等多个种类。 三是创建调解七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全力打造具有皖南特色的“宣城调解七法”工作品牌,即:自助式判例调解、自选式调解、个性化调解、民间协会调解、群众评议调解、网格员调解和专业性调解。得到中央综治办、省综治委充分肯定,省委政法委在全省进行推广,《中央综治动态》予以刊载,长安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市编撰的《社会矛盾“七大调解法”典型案例汇编》,面向全国发行。 四是织密调解网络。深入开展标准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类调解组织1176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2个、乡镇街道调解组织92个、村居调解组织853个,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和聘用形式,全市共配备专职调解员111名,乡镇(街道)配备专职调解员平均达到1.26名。 今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7518件,成功调解7374件,调解成功率98%,特别是6月份,全市突发死亡纠纷10起,当月调结7起,3起稳控,极大地发挥了人民调解强大功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