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上午,2019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举行。
6月3日上午,2019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县高井庙野放区举行。副省长周喜安、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南京局局长冯瑞、省政府副秘书长孙东海、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出席,市领导陶方启、张冬云、郭金友及市政府秘书长王华等参加。
本次野外放归的人工繁育扬子鳄,雄性30条、雌性90条,共计120条,分别放入46个塘口。其中,有18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用于放归后开展监测。
为确保本次野外放归活动顺利开展,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认真开展野外放归活动科考论证,组织中国林科院、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对高井庙野放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制定放归活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依照相关技术标准,在繁育中心和野化训练区选取264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作为放归活动的候选鳄,逐一通过鳞片采样进行DNA遗传背景分析,从中遴选120条体格健壮、亲缘关系较远的扬子鳄。另外,本次野外放归塘口还投放了鱼苗、螺丝等饵料,培育扬子鳄食物链,合理补植水生植物,修复生态环境。
按照原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要求,在充分遴选考察和科学论证基础上,2002年末选定郎溪县高井庙野放区作为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的主要场所,兴建了300公顷的野外放归区,人工恢复建设扬子鳄栖息地水塘49个。同时,还兴建了2处野化训练区,总面积8.7公顷,塘口16个,专门用于人工繁育鳄的野化训练,为野外放归活动提供种源,从2003年起至2018年止,保护区累计实施14次扬子鳄放归野外活动,外放鳄总数达108条。其中,2003年在保护区宣州区红星保护点首次放归3条扬子鳄;2006-2018年,在郎溪县高井庙野放区连续13次实施放归活动,共放归105条扬子鳄。高井庙野放区外放的扬子鳄均已适应当地环境,恢复了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并开始繁育后代。截至2018年底,累计产卵14窝、224枚,自然孵出幼鳄112条。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生数量仅200条左右,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为扩大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200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我省实施《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通过将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野外的方式,快速复壮野生扬子鳄种群。据了解,该工程为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
本次活动由省林业局主办、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在放归活动现场有关专家对“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技术要点和后续监测作了介绍,当地群众和志愿者代表就保护扬子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出倡仪。
信息来源: 中宣在线